關於「高齡教育代間跨域學習計畫」

計畫主持人:教育學院_蔡清田院長;執行計畫人:陳毓璟副教授 {本計畫於高齡教育代間跨域學習計畫至今已執行為第三期(104-105年),亦成為教育學院執行推廣的特色,秉持第一期(100-101年)及第二期(102-103年)教學卓越計畫經驗,在高齡健康教育和傳播科技相關課程中融入代間教育與服務學習的教學策略,引進高齡者與學生共同學習。透過增加世代之間的接觸機會,對於高齡者,學生能因為認識而瞭解,因為瞭解而關懷,因為關懷而社會行動。}

2016年4月30日 星期六

青銀共創產業論壇_2016新興產業的世代合作與發展(六):高齡社會世代共融社區台日交流議題研討


     面臨高齡化社會的時代,為了促進世代融合,消弭高齡者與年輕世代的隔閡,並且增加年輕學子在高齡產業的競爭能力與就業機會,促進青年與銀髮族共同創新、開發、經營與傳承產業為目標。第六場,榮幸邀請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教育研究科-牧野篤教授蒞校分享於日本多世代交流社區推動實務經驗。此外,也邀請台灣嘉義及雲林地區推動社區實務經驗單位蒞臨分享與討論,故盼從本次工作坊的討論下,能進一步從台日經驗討論交流中,獲得更多社區對於推動多世代交流社區的看法與構想。  



在台日交流的演講中,「學習」是在演講中一直強調的主題,學習不但可以保護社會與環境,更能自我增能,並改造社會。學習更是建設新社會的基礎,專家與非專家(社區居民)應互通有無,藉由溝通改變固有的價值觀,適應新型態的社會,創建「安心的社區」以及新的社區經濟。牧野老師以「社區的『學習』化與高齡化社會的未來 多世代共生和價值多元社會的建設」為探討主題提及高齡化社會是不可避免的未來與社會現況,過去大家為了因應高齡化社會的問題,多數以社會再生產模式(社會再製,social reproduction)來思考解決策略。同時,社會再生產模式強調社會價值與關係的延續,因此社會以單一的價值觀使人們配合,並不斷的再制形式,以追求社會的平衡發展。



牧野老師提到現今已經「進入大人無法孩子如何走人生道路的時代」,若以單一價值觀傳承並思想再製,已經不足以應付快速變動的社會,許多報導更是指出未來將出現多樣新興職業,而現今存有的職業為消失不見。因此若要順應社會的變遷我們不應只固守單一的價值觀,而是要接受多元價值觀的發展,將思考模式從社會再製模式轉變為社會可持續性模式。社會可持續性著重於社會的動態平衡與多元性,重新思考人類和大自然之間的關係,並強調 跨世代的公平、同代間的公平,也強調物種間的公平。然而,在現今社會人際網路薄弱,個人主義盛行的時代,日本面臨的五大難題:少子高齡化急遽進展(人口減少、國內市場縮小)、經濟全球化導致社會結構改變(雇用不安)、大都市人口集中(地方區域人口減少和空洞化)、地方自治體崩潰(自治組織和人民歸屬感的動搖)、以及個人孤獨化和不安定感。


     在面臨經濟、環境、社會的急劇變化,日本政府選擇以「社區」做為建設新社會的基礎以及社會問題的解套方式。日本政府以「人才培育、人口基礎強化」、「強化居民自治功能」、「以學校為中心的地方政府更生」為政策發展方向,因此強調在地、自治、以學校為中心更生的理念使得社區成為學習基礎單位,而地方的公民館更成為重要的地方學習基地。牧野老師更強調「國家和社會的基礎即為居民的生活場地,亦即社區」,而在新社區中「學習」、「勞動」與「生活」三者是密不可分的。牧野老師更分享自己所推動的「社區咖啡館」代間共融計畫,成功帶領地方民眾諮詢與交流,並期望能建設富有社會關係資本的社區,進行社區小蛋(たまごtamago-ta多,mago孫子的意思)讓高齡者能與人交流,更進一步能達成ALL(Aging in place, Living in place, Love it in place)的社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