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齡教育代間跨域學習計畫」

計畫主持人:教育學院_蔡清田院長;執行計畫人:陳毓璟副教授 {本計畫於高齡教育代間跨域學習計畫至今已執行為第三期(104-105年),亦成為教育學院執行推廣的特色,秉持第一期(100-101年)及第二期(102-103年)教學卓越計畫經驗,在高齡健康教育和傳播科技相關課程中融入代間教育與服務學習的教學策略,引進高齡者與學生共同學習。透過增加世代之間的接觸機會,對於高齡者,學生能因為認識而瞭解,因為瞭解而關懷,因為關懷而社會行動。}

2011年11月26日 星期六

【成教四 劉家妤】第一次反思週誌

1、What﹙什麼﹚--我今天做了什麼?看見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接觸了什麼?而讓我印象深刻
第一次上課的時候老師讓我們每個人都做了自我介紹,不僅是我們大學生,連上課的爺爺奶奶也是,在大學生的部份,雖然每個人的目的都不同,但我發現有絕大多數的人是因為喜歡跟老人家相處,像我也是,因為喜歡跟老人家相處,所以不排斥與他們互動,也希望與他們的互動中學習到不同世代的觀點,或是與老人家相處的方式;在老人家的方面,我發現他們普遍都是社經地位較高的,多是公教人員退休,我想是因為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了解教育帶給他們的好處,所以才願意繼續參與學習活動吧!之後的課堂更發現有些老人家是專程搭公車、計程車來上課的,他們不計時間、金錢也要來上課,這樣的學習熱誠真的很讓人敬佩。

2、So What﹙所以,什麼﹚--我的所見所聞帶給我什麼感想與思考?我學習到了什麼?對我有什麼意義?讓我產生什麼新問題或疑問?
截至目前為止,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些老人家的學習熱誠,除了通勤來上課外,在課堂上他們專注的聽著老師講課、抄著筆記、舉手發言,每個人又都坐的直挺挺的,一副精神奕奕的樣子,如果不看他們的外表,簡直就跟大學生沒兩樣。

我是這麼想的,比起這些老人家,我們這些學生的社會經驗明顯較少,目前接觸到最多的經驗就是學校生活,又我們大部分不需要擔心錢的來源,只要安心的坐在學校裡上課就好,在這種安逸的情況下對讀書多少產生怠惰的心態﹙雖然也知道這是不好的﹚, 上課不認真甚至翹課等等,因為覺得這些東西太理所當然反而不會珍惜,隨著快要脫離學生的日子逼近我愈有一種想法,當學生真的很幸福,只要按著課表上課你就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安心坐在教室也不用擔心生活上的問題,總會有人在前面引導你、在後面支持你,但是出了社會後自己必須獨立自主,不能再像學生時期般無憂無慮,所以才會常聽到大人們感嘆當學生真是好命,我好像漸漸能了解那種心情了。

在之後的課堂上,我希望能夠了解老人家他們從年輕時唸書、出社會就業、退休,到現在又重返校園唸書的心路歷程。

3、Now What﹙現在,什麼﹚--這些經驗讓我對看事情、看世界、看自己有什麼改變?對自我認知有什麼改變?對老人的看法有什麼改變?
除了更珍惜現在還是學生時期的日子外,也要從這些老人家身上學習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學習不會因為年紀而有所限制,相反的,年紀愈大似乎對學習的專注、熱誠也愈高,因為他們經歷過的社會歷練讓他們知道學習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