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齡教育代間跨域學習計畫」

計畫主持人:教育學院_蔡清田院長;執行計畫人:陳毓璟副教授 {本計畫於高齡教育代間跨域學習計畫至今已執行為第三期(104-105年),亦成為教育學院執行推廣的特色,秉持第一期(100-101年)及第二期(102-103年)教學卓越計畫經驗,在高齡健康教育和傳播科技相關課程中融入代間教育與服務學習的教學策略,引進高齡者與學生共同學習。透過增加世代之間的接觸機會,對於高齡者,學生能因為認識而瞭解,因為瞭解而關懷,因為關懷而社會行動。}

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

【陳家瑜】100.05.05服務學習日誌


『高齡心理衛生』長青園老人服務日誌

服務者:陳家瑜
服務時間:民國一○○年55日星期四
服務內容:

今天是第三次到長青園與黃乃及榮展阿公進行完成生命故事書的討論,今天主要以榮展阿公為主;再補問黃乃阿公的故事片段。









1)  So What(所以,什麼) – 我的所見所聞帶給我什麼感想與思考?我學習到了什麼?對我有什麼意義?服務過程中,我產生了什麼新問題或疑問?

2)  Now What (現在,什麼)--這些經驗對我看事情、看世界、看自己有什麼改變?對自我認知有什麼改變?對老人的看法有什麼改變?我能為老人做什麼?為社會或家人做些什麼?

3)  What (什麼)-- 我今天作了什麼?看見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接觸了什麼?

        今天是第三次到長青園與黃乃及榮展阿公進行完成生命故事書的討論,今天主要以榮展阿公為主。

這次我轉換了一種溝通的方式,有別於先前一般的溝通模式,這次對榮展阿公我的口氣則較慢,帶有哄小孩的口氣;可能是第三次接觸或是溝通方式改變,榮展阿公似乎又更願意配合。

只是在按成長過程來訪問榮展阿公時,他又似乎不那麼願意說,我們後來則開始觀察榮展阿公對於哪些話題比較感興趣,我感覺榮展阿公要我們些提起一些話題的內容,他才來跟著講,例如:「啊你在銀行工作應該很厲害哦?應該很有錢哦?」他才會開始為要反駁我們的刻板印象他才來講;後來發現榮展阿公對於當兵的時光比較願意講,還拿出他當兵時的照片來讓我們拍照;總的來說,可能還需要多加接觸榮展阿公才更願意多說一點。

這次也補問了黃乃阿公的故事片段,請問他最開心的事和最難過的事,沒想到的是,黃乃阿公願意講難過的事過於講開心的事,阿公甚至覺得他一生中沒有什麼值得開心的事;這個方面令我有點無力,一方面安慰阿公受的苦,另一方面鼓勵他這週能想一想,希望下次前往長青園有所改變,或者可能就要以選項的方式讓阿公來選擇、思考了!

附錄:服務活動照片、活動道具或成品


個人服務學習觀點轉換紀錄

  特殊情況描述(時間、人、事件、過程描述)
  我原先的看法
  與原先看法不同的新發現與新看法
  比較老人、服務機構及社會一般人的看法
  我對服務老人可能的新態度、新作法及日後應用
(本次略)

服務後的學習心得

  透過這次服務中的學習,你發現你自己成長了什麼?
  你從老人身上學習到什麼?
  你從社區中的其他人身上學習到什麼
  你認為服務學習如何幫助你增加對老人的了解

        再次地認知到我們不只是要到長青園完成生命故事書而已,如果我們每一段短暫的陪伴能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關心,那應該是更有意義的。在訪談的過程中,阿公們嘆氣、避重就輕的反應,多少反應出他們一生中的酸甜苦辣,我們應該先學著接納再對此想出解決辦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