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齡教育代間跨域學習計畫」

計畫主持人:教育學院_蔡清田院長;執行計畫人:陳毓璟副教授 {本計畫於高齡教育代間跨域學習計畫至今已執行為第三期(104-105年),亦成為教育學院執行推廣的特色,秉持第一期(100-101年)及第二期(102-103年)教學卓越計畫經驗,在高齡健康教育和傳播科技相關課程中融入代間教育與服務學習的教學策略,引進高齡者與學生共同學習。透過增加世代之間的接觸機會,對於高齡者,學生能因為認識而瞭解,因為瞭解而關懷,因為關懷而社會行動。}

2011年5月14日 星期六

【盧婧宜】100.04.21服務學習日誌

『高齡心理衛生』長青園老人服務日誌

服務者:盧婧宜
服務時間:100421
服務內容:


訪談上禮拜的佳姬阿嬤,她從小到大經歷的生命經驗與故事內容,幫助其回憶過去。



1)        So What(所以,什麼) – 我的所見所聞帶給我什麼感想與思考?我學習到了什麼?對我有什麼意義?服務過程中,我產生了什麼新問題或疑問?

        長青園的爺爺和奶奶都很熱情,到了那邊主動和他們打招呼,他們除了熱情回應外,還會和我們握手,而在與高齡者互動時,我覺得要先和他們熟絡,他們才會願意講給你聽其生命歷程,這樣較容易訪問,這次只有訪問到佳姬阿嬤,因為我們這組的其他長者都沒有來,不過在訪問的過程中,我覺得訪談長者要先傾聽他們的心聲並適時的回應他們,這樣他們才會願意講更多,我們所訪問的佳姬阿嬤人很好,她很願意與我們分享,而且對我們都很客氣,而我的夥伴也和佳姬阿嬤相處融洽,兩人都互相鼓勵、有肢體動作表達關心,其實我覺得與長者搭配一起訪問其他的長者是有好處的,因為他們彼此間年齡相近,又加上對於那年代的生活的東西較了解,彼此能產生共鳴,使得訪問的過程中很順利,這也是我們較學不來的地方,不過我覺得我們學生可以當個傾聽、關心者,使他們感受到有人關心,且願意將自己的生命故事說出來。

新問題或疑問:

        這禮拜所遇到的問題有兩個,第一個是我們者組有兩位長者在星期四都是固定不會來長青園,所以我們這組的人必須再另外找其它時間來訪問他們,否則就無法幫他們幫忙做生命故事書,而那邊的小姐有告訴我們,若真的不行的話,看是否要幫忙換其他長者,不過這件事要等到下次才能做確認,另外一件事是我和阿嬤認為佳姬阿嬤可能有輕微失智的傾向,因為我們問她一些事情她都說已經忘記了、不記得了,也可能較年長的關係,對於很多事都不太記得了,她只記得小時候和自己結婚那段,至於自己有幾個孫子她都忘了,所以我们下次可能會再找美玲姐或服務人員詢問佳姬阿嬤的情況。

2)         Now What (現在,什麼)--這些經驗對我看事情、看世界、看自己有什麼改變?對自我認知有什麼改變?對老人的看法有什麼改變?我能為老人做什麼?為社會或家人做些什麼?

    其實現代社會的一般人都比較偏重於老人就是比較不健康、活潑的,其實並不是這樣,在長青園的長者每個人都很活潑,雖然可能會有點病痛纏身,不過他們每個人對人都很熱情和活潑,當我們向他們問候時,他們也會熱情地回應我們,同時還會和我們握手,展現他們的熱忱,這點是讓我覺得他們很不一樣,因為他们看到我們去關心、服務都很開心,而我覺得他们是需要人家關懷和傾聽,透過傾聽和適時的鼓勵、讚美,他們會感到很快樂,另外藉由這次的服務和體驗,可使我們更加了解老年人的狀況,也有助於我們與年長者的互動,所以我認為若是平時每個人都能對不認識的老人表達友善,他們會感到很開心,而要多對高齡者表達關心和傾聽其心聲,我覺得可先從與家中的年長者做起再拓展到外面,先對於家中的阿公阿嬤互動良好,才懂得對其他年長者好。

3)        What (什麼)-- 我今天作了什麼?看見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接觸了什麼?

        今天只有訪問了佳姬阿嬤,在訪問的過程中,了解她從小到退休後的生活和經歷的各種經驗,其實訪問了佳姬阿嬤可更了解過去日治時代台灣的狀況,因為阿嬤是在那個時代長大的,不過阿嬤只比較記得小時候和結婚的事,對於自己有幾個孫子都不記得了,至於她對於自己的生活也沒有什麼要求,都覺得馬馬虎虎、過得去就好,甚至佳姬阿嬤覺得自己活到這個歲數已經夠了,她認為老伴怎麼還不把她帶走,這樣就不會麻煩到別人,不過雖然是這麼講,但我們也有鼓勵她,其實她也覺得她很幸運,自己的後代都很孝順,對她都很好,所以她對自己的生活看得很開,也不害怕死亡,現代很少人像阿嬤這樣是不畏懼死亡的,所以我覺得阿嬤有這樣的精神令人佩服。

附錄:服務活動照片、活動道具或誠品

個人服務學習觀點轉換紀錄

  特殊情況描述(時間、人、事件、過程描述)

        我覺得這次的特殊情況就是突然得知有兩位長者在星期四都是固定不會來長青園,所以想要訪問他們必須要另外再安排時間,才有辦法訪問,另外還有佳姬阿嬤本身的狀況,可能也要再詢問機構裡的人員,因為阿嬤對於很多事情都有點忘了,而她本身很感謝我們訪問她,基本上也會跟我們說過去的故事,不過她對於有些事不太記得,我們都鼓勵阿嬤,跟她說沒關係可以慢慢想以及回憶,可是阿嬤很快就放棄了,她對於想不起來的事就不太想去回憶,所以我們覺得可能要再向機構的人了解阿嬤的情況,這樣可以使我們訪問進行的更順利。

 我原先的看法

       不知道是不是每個長者都願意和我們分享他的生命故事,很怕遇到不太想跟我們分享的長者。

  與原先看法不同的新發現與新看法

    事實上出乎我意料之外,訪問的長者基本上很願意分享給我們知道,並且只要我們問,幾乎是有問必答,除非是對於他想不起來的事,另外他們也對我們顯示友善和熱情,除了打招呼外,訪談結束還會很開心的和我们說謝謝、麻煩你們了,我覺得他们很客氣,對我們也都很好,跟他們的互動目前還不錯,可能我們這組還蠻幸運的,遇到比較健談的長者。

  比較老人、服務機構及社會一般人的看法

    我覺得社會一般人較容易給予老人一些負面的刻版印象,認為老人就是比較不健康、固執等的狀況,對於老人的狀況比較無法了解,也沒有給予長者和自己彼此之間去適應、表達友善和互動,所以對於長者的情況就會比較不了解,而給予他們負面的刻版印象,其實老年人也是有他們活潑可愛的一面,若是用心去觀察和體會就能了解,在服務機構中我覺得只要我們對他們表達關懷和友善,他們也會覺得很開心,也會對你很好、熱情,打破社會一般人對於高齡者的看法。

  我對服務老人可能的新態度、新作法及日後應用

    我覺得對於老人要盡量表達友善和關心,這樣他們才不會覺得自己好像不被尊重,或者是很沒用,必須打破過去一般人的觀念,對他們適時的關心和鼓勵,讓他們覺得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並且願意和別人分享自己的事情,增加他們的自信心,而把這些觀念應用在自己的家人和生活當中,對於高齡者表達關懷和友善,以及彼此有良好的互動關係。
  

服務後的學習心得

透過這次服務中的學習,你發現你自己成長了什麼?
    我覺得高齡者也是需要人家關懷和鼓勵的,只要我們用心觀察,站在他們
的立場多替他們著想,就能發現他們的需要,而且他們本身就很熱情、活潑,只要我們與他們有所互動,即使是簡單的一句問候,都能令他們感到很開心,在這次的服務學習中,學到如何與高齡者相處、溝通以及適時的給予讚美和鼓勵,使其願意和我們分享他們的生命經驗。

  你從老人身上學習到什麼?
    我覺得我在佳姬阿嬤的身上,學到了樂觀的面對生命,她對於死亡並不恐
懼,而且她也不會抱怨自己的生活過的不好,感覺她是個樂天知命,不會怨天尤人的人,她對於自己的生活感到滿意,與家人相處融洽,不會與家人因為任何事起爭執或有所衝突,而且覺得沒有什麼事是不如意的,我覺得她這種精神是值得學習的,現在很少人有這樣的生活態度。

 你從社區中的其他人身上學習到什麼
    我覺得學習到的是對待人的態度,態度會決定相互間對待的方式,若你對別人表示友善,自然而然別人也會對你友善,而且彼此相處會更融恰,對高齡者也是,若能主動的對於他們表達你的關懷,他们也會感到很溫暖和快樂,所以我覺得待人處事的態度很重要,值得學習。

   你認為服務學習如何幫助你增加對老人的了解
    藉由我們實際的服務和訪談的過程中,可以了解到老人的生命歷程,而且透過分享,可以知道他們的需求,以及學習如何與他們互動和相處,運用簡單的話語以引發他們願意分享,並且使他們感受到有人在關心他們,與高齡者的相處模式也是需要學習的,運用課堂中所學習到的知識與現實做結合,才能使學習更具有意義,這樣的服務學習使我們知道平時要怎麼與高齡者互動、表達彼此的關心和相處方式,更能體諒、尊重高齡者,對其表達友善,另外加上我們的夥伴是高齡者,藉由代間學習的方式也有助於我們對於高齡者的了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